由此可见,正确的认识你自己,不仅仅是对你自己负责,更是找到自己的长处所在,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出淤泥而不染,“慎独”修身
大师语录:
我们晓得,烦恼是一种魔,生死是一种魔,欲望又是一种魔。若以修道的立场来讲,无一不是魔境。纵使一个人爱好美的境界,爱好山林或城市,一有所执着便是魔境界,要真正跳出魔的罥网非常不容易。
……这样一来,我们便可以了解,凡是没有真正明心见性以前,没有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前,一切修行、一切道理,一切作为,严格说起来都只是加行,仍然在外道境界中。只有真正证得菩提,明心见性以后,才能解脱一切魔境,解脱一切烦恼。由药师佛的这个大愿,我们可以彻底而清楚地了解修持之路。
——《药师经的济世观》
南怀瑾大师对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中的“慎独”精神格外推崇,强调在独处的时候要好好地“提防”自己的内心。否则,如果任其心滋长,那么它就会蠢蠢欲动,继而萌生邪念,最终做出有违道德的事来。所以他说,“独处,防心”是明心见性的根本。这就是 “慎独”的功夫。
慎独究竟是什么意思?《大学》、《中庸》和《大学》中这样记载: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独也。这段话的大意是:那些没有道德修养的人,在闲居独处的时候,无论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当他们见到那些有道德修养的人,却又躲躲藏藏企图掩盖他们所做的坏事,而装出一副似乎做过好事的模样,以此显示自己的美德。每个人看自己的时候,都像能看到肝肺一样(直视内心),(但自欺的结果只能是底气不足),那么(自欺)还有什么用吗?这就叫作内心的真诚会直达外表,所以君子一定会真诚面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