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墓出土竹简上的墨书文字,这批竹简是目前中国所能见到的最早竹简实物之一。
曾侯乙墓出土竹简,长70-75厘米,宽1厘米左右,字书于篾黄一面,墨书篆体,每简字数不等,最少的4字,最多的62字,共计6696字。在中国先秦古墓发掘中,一次出土这么多字的竹简,尚属首见。
6月10日,时在随县发掘现场的著名史家陈寅恪弟子、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石泉,应邀向全体考古队成员和其他学者作了《古代曾国——随国地望初探》的学术报告。石教授以丰富广博的学识和天才的预见,率先提出了“曾、随为同一国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非凡见解。报告旁征博引,环环相扣,列举了湖北省随枣走廊和豫西南、鄂西北之间南阳盆地南部出土的大量有铭文的曾国青铜器,以及这一地区大量的历史地理学调查资料。在将这批资料与古代文献记载对比研究后,石泉说道:“近年来,一系列曾国器物在随枣走廊及南阳盆地之出土,特别是最近发掘的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大墓的收获,是考古界对于研究荆楚地区古文化的又一项重要贡献。考古材料中的曾国和文献记载中的随国,时限一致,地望(特别是在今随县一带)重合,族姓相同,而在现有的曾器铭文与有关随国的史料中,又未见此二者的名称并存。凡此迹象,似只有把曾与随理解为同一诸侯国的不同名称,才讲得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