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重心不在于探讨民国居京欧美人士是否比较优秀、如何优秀,而在于探究居京欧美人士的职业构成与分布,并从中考察在京欧美人口的整体素质。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国向近代化迈进的步伐大大加快,城市建设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与此同时,与欧美各国的交往也比以前便利,人员往来也更加频繁。在这种背景下,来北京生活、发展的欧美人士的职业类型愈加丰富。民国头十年,来京外侨职业分布如下表。
表1.18 1912—1920年北京外侨职业分布表[45]
续表
在北京工作的外侨中,商业人士最多,这反映了民国初年中国民族经济、对外贸易蓬勃发展的历史事实。教师人数从1915年后也逐渐增多,这是因为北京大中学校聚集,外聘教师需求增大。欧美医务工作者也在增加,在北京的外资医院如协和医院工作的较多。另外,从事工业、宗教、公务等工作的欧美人士在一些年份也在百人以上,石景山钢铁厂的欧美工程师就不少。从事农林畜牧业、渔业的外侨则很少,毕竟北京的经济也不以这些产业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