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建立以后,佛教由政府统管统护一变而为“信仰自由”、“自主自理”,失去了政府的保护,又外临军队、新派人士甚或各级行政机构的侵夺寺产等一系列的侵害行为,其生存环境已变得艰难。而此时的佛教界,仍是教派林立,相互攻讦。天台、贤首、净土、禅等传统八宗总的说来因循旧习,只图自保,不思进取。太虚、欧阳渐等佛界有识之士则顺应时势,对有清以来的旧佛教进行大的变革,努力建设现代化的“人间佛教”,其影响也很大,使革新发展成为民国佛教的最大特征。
一、“复古革新”与“纳新革新”
民国伊始,直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佛教界有识之士对佛教进行了变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没能解决教徒良莠不齐、素质过于低下等问题,导致革新未竟全功。当时革新运动的领袖之一太虚在总结这次革新时曾指出:“内不容于腐化僻化之旧僧,外被牵迫于民众之轻蔑于僧,于是除少数之高蹈遐举者,多有反僧而从俗变化其生活者也。有此俗之僧夺与僧之俗变之二端,余十年来有计划有组织有纪律之佛法救世运动,乃为之根本摧破”。[21]太虚此言有些偏激,事实上正是佛界的革新具有成效,才使民国的佛教文化脱胎换骨,日趋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