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察微》上记载了这样两件事。
一件是,鲁国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如果有人碰见了,把他们赎回来,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
这是一条很好的政策,很人道。
孔子的弟子子贡在国外就赎回了一个鲁国人,可是他回国后却拒绝去国库报销他所花费的赎金。他可能认为,这样才显得道德。可是孔子不这么看。他对子贡说:
“赐呀,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从今以后,就不会再有人替沦为奴隶的鲁国人赎身了。你如果收下国家的补偿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而你不肯拿回你抵付的钱,别人就不肯再赎人了。”
为什么呢?
因为,作为一个人,子贡愿意放弃赎金,这是他的自由,无可厚非,更何况他还以此显示了他的高尚。但他的这个做法使得别人相形见绌,且置别人于尴尬的境地:
向他学习就意味着自己要做出牺牲;不向他学习,又显得自己境界低。
我们知道,子贡是一个很有钱的人,他可以不在乎这些赎金。但其他人未必就不在乎。
最后的结论就是,只有索性不救,才可以避开这种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