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有学者认为,有效学校应是“能够使得学生实际的学习进步大于根据其起点水平作预测所应该获得的学习进步的学校。[3]
OECD(chapman,1991)组织则将有效学校概括为:有效学校在考虑学生社会经济地位、家庭背景和先前学习的同时,应在一个广泛范围的智力、社会和情感的成果里促进学生的进步。[4]
总之,学校效能和有效学校是一个随着时代发展内涵不断丰富的概念,人们很难将这样不断发展的定义凝固起来。它是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如英国、美国、荷兰等用于评价学校的一种新的综合质量指标与方法的统称。从结构上理解,学校效能包含了3方面内容:一是学校优秀的工作成果,包括质与量的两个方面在内的学校教育成果,这些成果将可以基本满足学校所面对的公众的合理的要求,特别是符合国家的教育目标与要求。二是高质量的校内组织和人员素质,这是深刻影响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三是通过改革创新而实现的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学校既能从变化的环境中努力吸收更多的资源,又能通过自身完善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学校效能研究的发展历程
学校效能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到今天,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发展和变化,在不同的时期,学校效能的研究者们探讨的重点有所不同,因此该领域的研究又可以划分为三个分支,即:(1)学校效果研究,探讨学校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2)有效学校研究,探讨有效学校的实现过程;(3)学校改进研究,探讨将学校变得更好的过程。以这三个分支出现的时代为基础,学校效能研究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